2009年2月4日星期三



为啥上海小姑娘不做饭




  据说,90%以上的上海家庭,家务都是由丈夫包干的,尤其是下厨,基本上妻子孩子(即便是生了女儿)平时都不管,全由丈夫一人负责。这说法不知道有几分确实性,但我身边的上海朋友、同事、同学家里边,大体上是这个比例的。
  每每带饭去公司,中午搓饭的时候,总能尝到几个上海小姑娘老爸的私房菜,确实味道很好,颇有手段。也问过家里是否只有老爸做饭,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老妈根本不会,且也不会让女儿学下厨。
  推而广之,可能典型上海家庭里女性的地位和角色确实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上海女性大多以家庭的管理者和决定者身份出现,男性多办负责执行——其中自然包括赚钱。

  不过这并不是说,上海女性天然懒惰,只是她们更懂得享受生活,而愿意娶她们做老婆的男人,当然要接受这一点,并有能力给予她们这样的生活。

  曾经跟好多朋友讨论过类似上海女生脾气不好,上海女生难伺候,上海女生太作,或者上海女生不会做家务太懒之类的话题。我个人觉得,天下之大,到哪里都有这样的女人,只不过因为地缘文化和社会意识的区域性特点决定了在上海这个地方所养育的男男女女,大大不同于其它地方的——也正因为此,其中会有诸多的不理解——这其实是无所谓的。
 
  上海真正成为上海大约也就是100多年的事情,这个没有任何自然资源的长江入海口,是中国最早开埠的口岸之一,外国人和外地人蜂拥而至。外国人带来的是强势的文化思想和商业理念,外地人带来的却是挣扎的求生和求富意志。在这十里洋场之上,当年就是以一条苏州河为界限,把这两类人分为两个交错的社会。
  据说当年苏州河北是穷人和小部分小工商业者聚居的地方,哪家生了儿子多半都要为吃饭的问题考虑,心里想的是让儿子早日成为劳力,贴补家用,偶有几个有钱上学的,也是希望能成为店里的伙计,最好便是买办,若是洋买办那可就是改变家族命运的了。而若生了女儿,就不一样了,可能要用尽全力供她上学,上好学校,结识富家公子乃至嫁入豪门便是一步登天了——再不济,嫁个苏州河南的买办也是好的。
  而女儿嫁人,首条就是房子,因为房子代表阶级,亭子间,公寓,小洋房别墅是不一样的阶级,也是不一样的命。何况,这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一家人的命运。要嫁入豪门或是大院,再怎么说也要是个小家碧玉,所以抱着这样的目的培养女孩子,小时候只要好好读书就行了,最多学学琴棋书画,再加跳舞女红,洗衣做饭之类的事情伤手伤气质,多半就免了。
  所以,你可以想见为何上海小姑娘不做饭,而上海小姑娘结婚,对房子是那么看重,远超过其它一些地方的女人。

  以上的这些,也是从一些文章中读到的,我不是上海土生土长的,更不可能亲历那个时代。但是当年以租界为核心的“上只角”与代表中下贫民聚居区的“下只角”,相比依然深深植根于上海本地人的心里。即便这个城市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出现繁华的商业区和闹市区,但在很多上海本地人心里,繁华热闹的地方不等于上只角,上只角,那是一种阶层,一种生活方式的聚集。更好的生活方式,又有谁能拒绝呢?

  




1 评论&留言:

匿名 说... 回复此评论

这篇没人回啊
个么我捧场哈哈哈